地质学论文_川中震旦系岩溶气藏储集层发育模式
2022/06/09文章摘要:基于钻井、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系统分析四川盆地中部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古老岩溶型碳酸盐岩气藏储集空间特征、储集层类型和分布规律,构建岩溶储集层发育模式,支撑气藏实现高效开发。研究表明,灯四段储集层主要储渗空间为小尺度溶洞和裂缝,发育缝洞型、孔洞型和孔隙型3种储集层类型。揭示岩溶储集层发育和展布形态的关键因素包括先存疏导介质、地形地貌和气候。灯四段先存疏导介质包括孔洞和裂缝,地形地貌兼有陆地和海岸,气候以湿润为主。明确岩溶储集层发育规律,平面上由岩溶台地到岩溶斜坡岩溶厚度由65 m增加到170 m,优质储集层厚度由25.0 m增加到42.2 m,纵向上灯四段顶部储集层多层展布,呈现顺层溶蚀和顺缝溶蚀特征,底部储集层岩溶期水平展布,存在3~5套规模较大的缝洞系统。综合储集层发育特征,从成因机制出发,建立了灯四段层溶体、缝溶体和面溶体3类储集层发育模式。构建3类岩溶储集层发育模式,明确其地震响应特征,可以指导井位部署和轨迹设计,优化单井和气藏开发指标,气藏开发设计产能由初期的年产36×10~8 m~3提升到60×10~8 m~3,大幅增加了气藏开发效益。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P618.13